医疗行业中常使用各种材质的填塞材料或封堵器,封堵患者因病出现的各类异常“通道”。其实,流动的血液也可以用来“补漏”。近日,武汉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用患者自身血液作为封堵材料,堵住了支气管与胸膜间的异常通道,顺利摆脱插入胸腔2个多月的引流管。
今年66岁的刘爹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大疱多年,2个多月前,疾病导致其气胸发作。由于其肺功能极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刘先生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放置胸导管引流排出胸部气体。治疗后刘先生却迟迟无法拔除引流管。
“睡觉都不敢翻身,怕把管子拔出来了。”2个多月的“带管求生”让刘爹爹苦不堪言,辗转数家医院就诊。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时,该科主任阮玉姝发现患者因支气管胸膜瘘导致了顽固性气胸。
“支气管胸膜瘘就是在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形成了一条异常通道。”阮玉姝解释,正常情况下,支气管负责将气体输送到肺部,胸膜腔则负责包裹肺组织以维持呼吸运动,两者各司其职。但一旦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气体就会从支气管偷偷溜进胸膜腔,引起反复气胸。这种异常相通还会导致患者胸膜腔脓液经支气管瘘口进入呼吸道,引发反复咳嗽、咳脓痰、高热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要治疗好顽固性气胸就要封堵异常通道。考虑到常规封堵器费用高,该患者经济难以承受,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其进行全面评估,决定采用自体血胸腔灌注封堵胸膜瘘口。术中,医生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100毫升,随后通过胸腔引流管将“自体血+血凝酶”注入胸腔,使自体血与胸膜充分接触。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第二天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气泡消失,这意味着胸腔内气体减少,患者气胸得到有效控制。经过几天的观察和康复,患者终于成功拔掉了引流管。
血液是流动的,为什么能用来补漏?阮玉姝主任解释,该治疗方法其实是利用血液凝固的机制。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使伤口血液凝固,亦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速创伤愈合。另外,凝血酶能刺激胸膜间皮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使胸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导致纤维化,起粘连剂作用。这种方法避免了封堵器等异物的使用,减少感染风险,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于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更为适用。
版权所有 © 2019 武汉市第四医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1799号-1 电话:83782519(武胜)、83930038(常青)、68831300(古田)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910号
健康武汉官微
官方微信
微信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