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国强军思想,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10月下旬,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部战区总医院联合主办的“联合战救-2025·江城”军地卫生应急演练在武汉举行。
作为市属唯一骨伤救治核心单元,武汉市第四医院选派抽组精干医护成立“军地联合应急医疗队”,与战区卫勤、应急、民政等38支力量共同参与演练,致力于把平时学科优势转化为战时保障能力,为江城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屏障。

此次军地卫生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和突发事件场景,围绕联合指挥机构开设、联合卫勤保障准备、联合卫勤保障组织、床位腾空与力量动员、接转安置伤员、军地联动救治、移交归建抚恤等7个课目,全流程全要素开展实战演练,立体呈现了军地接、转、收、治、康、归“六位一体”救治模式,形式独特新颖、过程紧张连续、情节环环相扣,演练顺利完成预定目标,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演练也是展现我院综合实力、锻炼骨伤急救队伍、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契机,我院在此次演练中同样发挥出色,充分展现四医风采。
统一指挥,精锐骨伤队伍闪电成军
作为本次军地联合应急演练的重要参演单位之一,武汉市第四医院聚焦“实战化、专业化、协同化”联合演练目标,以骨伤救治为核心任务,发挥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优势,由院长王俊文带队,组建“武汉市第四医院军地联合医疗救治应急医疗队”参与演练。

医疗队组建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搭配与专业能力的全面覆盖,选派队员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还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为确保演练效果,医疗队在正式参演前进行了多次专项培训和模拟推演,重点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根据实际参演科目,最终选派13名中青年医护中坚力量,统筹创伤、麻醉、超声、护理 4 个专业,其中高级职称4名,平均年龄38岁。
闻令而动,应急救治阵地瞬时就绪
医疗队统筹医疗救治资源,搭建专业“骨伤救治帐篷”,筑起战伤骨折伤员救治的关键阵地。帐篷内部的布局严格按照实战标准进行规范设计,调拨设置C臂机、转运呼吸机、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等医疗设备70余台(套),200 余支抢救药品、100余套医用耗材分类设置装箱,为伤员的快速现场处置奠定坚实基础。
医疗队在救治阵地的搭建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准落实,从帐篷的选址到内部设备的摆放,都经过反复推敲和优化,确保救治工作能够无缝衔接。医疗队配置完整救治设备,快速完成设备调试和物资清点,队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制定详细应急预案,为后续的演练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向战而行,实景硝烟考场淬炼真功
演练现场,随着指令下达,数名后送骨折伤员相继转运至“骨伤救治帐篷”。帐篷内,我院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分组、分级救治流程,临危不乱,高效评估:对骨盆骨折伤员,开展骨盆带外固定及下肢皮牵引,快速完成复位固定;对上肢桡骨远端骨折伤员,在“C臂机”引导下结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对上、下肢离断伤等数名伤员,在黄金窗口期内完成各项紧急处置,最终顺利移交归建。
演练全程体现“精准评估、规范处置、密切观察”的救治原则,我院医疗团队反应迅速、操作规范、配合默契,从指令接收、伤员评估到处置转运,每一个环节均严格遵循实战标准,在演练过程中不断打磨高效的骨伤伤员救治流程,充分展现了我院对战场骨伤应急救治领域的专业能力。
武汉市第四医院通过此次演练构建了以“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军地协同、密切配合,集中资源、分级救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为核心的军地联合卫勤保障模式,完善了军地联合伤病员收治工作流程,建立了军地联合指挥协调体系及运行机制。
军地携手,不负时代;卫勤备战,不舍昼夜。今后,医院将以此次演练为新起点,持续深耕骨伤急救学科优势,进一步优化应急救治流程、强化团队协同能力、完善装备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治水平,为构建更加高效的军地联合卫勤保障体系,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筑牢国防动员卫勤支点贡献更加坚实的“四医力量”。
版权所有 © 2019 武汉市第四医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1799号-1 电话:83782519(武胜)、83930038(常青)、68831300(古田)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910号
健康武汉官微
官方微信
微信挂号